出版是个名利场,你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都能看出你的内在追求,遮都遮不住。
2002年底,山东画报社编辑刘瑞琳给陈丹青做了一本书——《多余的素材》。在新书发布会上,有媒体问陈丹青:以后还会出什么书?在哪出?陈丹青说,这个刘瑞琳就是我的出版社,以后我的书都会交给她。
刘瑞琳当时听到这话的第一感觉是:吓坏了。“我挺紧张的,想着,那我就不能换地方了吗,换了地方他要把书给我怎么办?”刘瑞琳问陈丹青:陈老师,真不好意思,您那么说是什么意思啊?陈丹青说,你是个好编辑,特别敏锐果断,有剑及履及的作风。“他说的‘剑及履及’第三次国共合作这4个字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他说,在国外都是认人的,机构不可靠。”
2005年1月,陈丹青的《退步集》在北京贝贝特出版,畅销至今。这本书对北京贝贝特公司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我们就知道,哦,做一个活着的作者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才有真正的营销。”
仁厚温公祠 如今提到“理想国”,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拥有以陈丹青等为核心的作者。
刘瑞琳认为,在“理想国”霉干菜扣肉与它的作者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敬重。这种敬重来自双方对文化、对品质、对专业性所持的共同态度。所以,才会有了陈丹青引荐木心先生,梁文道推举骆以军,而白先勇、董桥、蒋勋在林青霞面前力荐“理想国”的故事。“来自作者的信任是无价的。”刘瑞琳说。
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资本。比如汉学家史景迁的著作,许多出版社在竞争,“我们的报价不是最高的,但史景迁最终选择了我们,是因为他咨询他的学生兼朋友郑培凯,郑教授一口回应:‘当然是广西师大社。’这句话起了临门一脚的关键作用。”
别那么骄傲2当然,更多的是想进入“理想国”而没有成功的例子。有些令其他出版商争破头皮都想得到的金牌作者,主动到刘瑞琳,却被她婉拒了。“我没办法给一个价值观不同的人费力气做图书营销。”思念家乡古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