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一个旗人家庭,其家当时住在今小杨家胡同。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于1918年毕业。1918年至1924年间,先后任师公立第17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现方家胡同小学)校长、北京市北郊劝学员、天津南开中学教员、北京一中教员。
赴英讲学
1924年秋季,老舍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学系任华语讲师,教导英国人学习中国的官话夸张的近义词和中国古典文学。1929年夏季,离英,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华侨中学任教,创作以新加坡为背景的小说《小坡的生日》。1930年春季,返回到北京。1930年至1937年间,老舍先后任教于济南的齐鲁大学和青岛的山东大学。1936年写出长篇小说文学代表作《骆驼祥子》。
抗日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老舍离别家小奔赴国难。1938年初,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武汉成立,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同年随文协迁到重庆。自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其中的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战后回国
抗战结束后,老舍于1946年3月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在美国写完了《四世同堂》第三部及长篇小说《鼓书艺人》。1949年12月,应周恩来委托文艺界之邀回到北京。自1950年起,老舍写了一些歌颂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品,以话剧《龙须沟》为代表。1956年到1957年,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元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别的出路的真理。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1966年8月伤心之至的老舍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深夜,中国近代大文豪老舍自沉于太平湖,年67岁。
恢复名誉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作品风格
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百多万字的小说,四十二部戏剧,约三百首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多为悲剧,作品的语言以北京方言为主,风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这两部作品现已列入中国初高中语文必读书目,和大学中文专业必读书目。《茶馆》也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高中华文文学必修的作品。
婴儿长牙顺序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文学作品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另有一说为9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期间亦漏失了一些尚未发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 《赵子曰》 《二马》 | 《猫城记》 《离婚》 《牛天赐传》 | 《文博士》 《骆驼祥子》 《火葬》 酒吧名字 | 《四世同堂》 《鼓书艺人》 《我这一辈子》 | 《正红旗下》(未完成) |
中篇小说
《月牙儿》 | 电脑无限重启 《阳光》 |
短篇小说集
《赶集》 | 《樱海集》 | 《蛤藻集》 | 《火车集》 | 《贫血集》 |
剧本
《龙须沟》 《茶馆费力的近义词》 | 《桃李春风》 《大地龙蛇》 | 《残雾》 《神拳》 |
其他合集
《老舍剧作全集》 | 《老舍散文集》 | 《老舍诗选》 | 《老舍文艺评论集》 | 《老舍文集》王者荣耀刘禅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