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 修电视机 简析《断魂》的时代性 |
学 院: | 文学院 |
年 级: | 2013级 |
专 业: | 汉语言文学 |
姓 名: | 陶原 |
学 号: | 20133456 |
指导教师: | 叶红 |
母亲节快乐的贺卡 |
2015年 10月 20日
摘要
对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所要反映的时代性进行解读与分析,了解老舍对那个时代的思考和反思,以此来更为深入的认识老舍和那个时代。本文从老舍的所处时代的大背景与其自身的成长经历着眼,力图勾画出作者写作《断魂》的意图,探寻老舍所要反映的时代变化和社会变迁。
关键词
老舍;《断魂》;时代性
Abstract
Of Lao She's short story《DuanHunQiang》 to reflect the times of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of that era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in order to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Lao She and the era. From the era of Lao She's background and its growth experience focus, tries to sketch out the writing of the《DuanHunQiang》intention, to explore the Lao She to reflect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change.
Key words
Lao She; 《DuanHunQiang》; Epoch characteristic
前言
一九三五年,老舍忧虑于时局,出于“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古训,写下了《断魂》这部短篇小说作品。老舍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勇敢地承担起了刻画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担。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被时代抛弃的武者——沙子龙这样一个特殊的形象,用他来描摹自晚清末年直到辛亥革命前夕的那段风云激荡岁月中的,被时代大浪冲刷下逐渐改变的中国社会的传统风貌。
老舍生活在民国——那个兼具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间隔中的特殊时代,他对那个时代的
种种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批判,面对时代浪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世人无所适从的茫然与混乱状态,老舍最终在1935年写下了一篇短篇小说——《断魂》。
一、民国初年与老舍的小说
(一)社会巨变
若是如同当今的的媒体最喜欢做的那样,评选出一个“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十个年份”,也许会只选出五六个年份,但是无论如何,1911年都是不可或缺的年份——这一年所代表的的历史意义,可绝对不仅仅是改朝换代、政权轮换。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年,拉开清王朝覆灭的武昌起义虽然仓促起事,但是却点燃了一个,如同只在一夜之间,一个看起来硕大无比根深蒂固的王朝就发出“轰”的一声,坍塌成一片瓦砾。关于石榴的资料
公元1911年,是中国传统农历的辛亥年,这一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的划时代的伟大革命——中国的封建时代自此终结,从此君王不早朝——因为中国进入了没有皇帝的时代……共和新纪元拉开大幕。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国。由此,自满清中期而来,一直衰弱没落、顽固僵化、故步自封、被世界潮流甩得愈来愈远的中国,终于向前跨了大大的一步,希望又回到了这片长期由历史阴云长期笼罩的东方土地。
民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短暂但是又极其特殊的时代。就像春秋和战国那个时代一样,混乱无序和动荡不安是它的本,那时国家四分五裂,天下狼烟四起,时局可谓是瞬息万变。由于旧的规则已经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却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原本平缓流动的的历史长河,在这里涛声大作,滔天巨浪滚滚而来。而人的本性在那个时代获得了宽阔的空间得以被释放,或是被那个残酷的时代扭曲。
但是,民国又是一个新旧交融、传统意识对抗现代潮流和二者逐步融合的时代,看得见的各种斗争发生在战场、官场以及商场,而那些看不见的冲撞,则随时散布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中国由古代和近代向现代迈进的剧烈时期,展现出了一幅斑驳凌乱、光怪陆离的社会面貌。
(二)历史转折中的老舍
百岁宴医德医风建设1899年在北京出生的老舍,1911年时已经12岁了,那一年的辛亥革命的狂潮冲垮了满清帝国在中国的统治,还是一个12岁少儿的老舍很快就要经历一个特殊的年代——民国。一直到1924年,老舍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为止,老舍他一直生活在北国故土:入学,毕业,工作,度过
了他由少儿到壮年的那长达13年的岁月。
清末民初的那段岁月,恰好是老舍长大成人的时期,对于在那个巨变时代成长起来的,生活在底层社会的老舍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时期。他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的种种,铭刻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而他的这些难忘的亲身经历,最终成为了他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创作源泉,所以当他在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正式开始创作生涯时,陆续发表的三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全部都是描写民国初期市民生活的讽刺小说。
“底层市民”是老舍作品中表现的最多,也是广大读者最为熟悉的人物形象体。老舍之所以乐于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与老舍的出身有很大的关系。老舍出身平民阶层,这使得他比大多数现当代作家更加了解和更愿意关注市井平民的生活现状。
老舍以善写“市民世界”而享誉于文坛,比如他的经典作品《骆驼祥子》,又比如《我这一辈子》等,这些小说里面的主人公们,无一不是随波逐流、忍辱含垢地苟且偷生的小市民的形象。老舍为什么能把这些小市民形象都写得一个个如此的鲜活感人?恰恰就是就是因为老舍他经历过,他感受过,在这些文学形象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老舍自身的影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