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计算机实训报告
撰稿人:叶茜茜
一、项目申报建设的背景
(一)专业历史沿革与现状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其前身是创办于1999年的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1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鲜明的高等院校。城市学院经济分院前身为原温州大学经济学院。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温州地区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济分院现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等六个本、专科专业。下设3个系,分别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系、外语系。目前经济分院共有在校本专科生1490余人学生
(二)教学师资与教学质量
经济分院现有教职工50人,专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18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3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0人,占51%,高级职称15人,占38.5%;实习指导教师22人,占83.3%。经济分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历学位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在教研室专业老师的配备上,
基本上以课程特点和教师研究专长作为分配教研室的基本原则。以老带新,不断充实和壮大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科研力量。其中,经济、金融、国贸、商务英语相关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力量较为雄厚。
分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在教学改革上大胆创新,提倡案例教学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在科研上,已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获得省社科联、教育厅多个项目。教学建设成果显著,拥
有1个省级精品课程和1个校级精品课程,分院按照“经世致用”原则,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经济学院始终坚持“贴近社会、贴近产业、贴近国际”的办学思路,确立“会做人、会做事、会求知、会创新”的人才培养基本目标,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致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通过每年的反馈信息来看,我分院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经济类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大部分的毕业生进入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外贸企业、海关等外贸部门,或大型企业的投资、财务部门。
(三)实验、实训和实习基地情况
分院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拥有国际贸易仿真等多个实验室、经济综合实验室,另外多个专业实验室正在筹建之中和完善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设施。
1、经济管理基础室简介
经济管理基础室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经济管理基础实验室,,建于2001
年12月,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本实验室共有计算机71台(含教师机),总价值达572360.00元。该实验室已全面用于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面向国际贸易、经济、商务英语等相关的专业。该实验室抛去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育模式,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动态教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了困扰国际贸易等金融专业教学的不能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体验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技术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学生通过外贸单证模拟训练系统对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各环节所需的单证进行网上制作的模拟
训练。在模拟的实习环境中通过机上互动实践,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和主要环节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具备快速准确地缮制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能力。
2、金融证券分析模拟室简介
金融证券分析模拟室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的经济管理实验室,建于2004年8月,本实验室共有计算机83台(含教师机),总价值达556120.00元,实验室安装了专业化的数字卫星接收设备,该设备每天可以通过数字卫星接收机接收卫星广播文字信息达 150 多万字,其中囊括了国内外证券、外汇、期货行情、财经资讯,并能 24 小时提供全球最新经济动态;在软件系统方面,配置了期货、股票、外汇即时行情、财经资讯综合分析系统、全球模拟交易系统、上市公司资料查询及财务分析系统(基本面财务分析)和多套多媒体教育教学系统。
该实验室面向于证券投资、计量经济、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中,是国贸、经济、财会等相关的专业的实验基地。由于其技术先进,功能强大,在实际使用操作过程中不仅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全球最新的经济动态和财经资讯,而且还解决了财经类学生在学习金融、财经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模拟操作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能力。作为经济、管理的基础机房,主要面向国贸、经济、财会及相关专业。学生通过上机学习,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体验职业岗位对基本技能技术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日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拟建立金融市场分析模拟室
金融市场分析模拟室主要面向于经济学、金融、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目标是:
模拟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学习掌握融资与投资实物。使学生掌握企业融资与投资的技术经济处理手段,使企业融资与投资系统处于最优状态。提高企业融资与投资效益。拟开展资产评估模拟、金融市场分析模拟、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财务管理系统模拟、国际金融业务模拟等实验。
同时,经济分院设有温州大学温州经济研究所、温州大学民营企业家成长研究中心、温州大学市场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
经济学院为增强学生动手,培养实践技能打造良好平台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经济分院为丰富学生业余学习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些为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土壤。
(四)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1、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自由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经济类学科的毕业生有比较大的社会需求。未来几年我国宏观经济都将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本专业主要生源所在地浙江省特别是温州市的经济将继续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经济机构将继续优化,对经济学科的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旺盛,为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随着以市场机制为基本导向的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类各专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特别是以培养方案、师资素质、教学方式、实践手段、“供需”关系等
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类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很不适应。而且经济学、金融、投资、保险等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存在重叠,都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因此,我们要在经济类专业建设方面创造和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又具有实际可应用的经营和管理能力,并具有专业适应面广的人才上下功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基本思路是以多元需求为导向,创新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力求使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毕业去向之间实现最大限度的契合。
基于这种现状,学院在办学方向和专业改革方向做了充分的论证,提出了经济类专业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将经济类专业建设成为在浙江省内有一定影响,温州地区一流的经济类专业,以国际贸易专业为龙头,以金融学和商务英语为两翼,努力构建体系结构合理、特鲜明的经济类专业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和层次,适度增加本科专业;提高师资层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勇于创新,能满足学院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依
据应用型学院的总体定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经济类专门人才。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通识基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围绕经济类专业基础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拟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新的调整。调整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是:强化基础课程,拓宽专业课程,增设人文素质课程,使课程设置做到系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充分体现注重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基于根据该指导思想,新的课程体系由三个课程系列所组成:公共基础课程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系列、专业课程系列。
课程建设上,我们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力争使课程建设上档次、高品位,既强调基础,又要突出专业特,通过资源优化、结构调整,以及通过对兄弟院校本专业的借鉴和吸收,促进本专业的学科建设。大力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建设几门有特精品课程。拟选择一批基础好,地位重要或有特的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等)加以重点建设,力争使这些课程成为有特的高质量课程。具体措施是:组织力量进行重点课程的教材编写;组织课程组负责重点课程的建设;制定完备的教学大纲,其中应包括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参考书;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立考试题库。
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首先,围绕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基本思想,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参谋作用,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教学大纲
规定的主要、重要教学内容融会到学生的脑海中,贯通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之中。注重合理搭配运用的基本教材以及辅助教学资料,精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并经过认真筛选与科学加工的案例,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