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苏轼思乡的诗句合集一篇
思乡诗词有哪些苏轼思乡的诗句 1
苏轼思乡的诗句:
    此心安处是吾乡。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夜来幽梦忽还乡。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墙里秋千墙外道。 —— 苏轼《蝶恋花·春景》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苏轼《蝶恋花·春景》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 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 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万里归来颜愈少。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 苏轼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 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 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 苏轼《送贾讷倅眉》
    水涵空,山照市。 —— 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的生平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嘉佑__(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之后在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在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诗人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他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